这周日,父亲节来临。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父亲是绝对区别于母亲的存在。
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认识几个“年轻的父亲”,甚至是“太过年轻的父亲”。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自己仍然需要父亲的年纪,突然成了父亲。
但在成为父亲这条路上,他们的未来还有太多未知。
对于会成为父亲这件事,申小军没有任何怀疑。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之路”会来得这么意外,也如此始料未及。
申小军刚刚度过自己20岁的生日。
和许多20岁男孩一样,他留寸头,喜欢穿运动衣,帆布鞋,兴趣爱好和同龄人别无二致。
但跟其他20岁男孩不一样的是,申小军是个“单亲父亲”。
1999年出生的他,已经是个2岁男孩的爸爸。
18岁的爸爸
申小军家住重庆黔江,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中宝”,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疼他的姐姐。
2009年,小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扰乱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幸福。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一切开销都由母亲打零工维持,小军和姐姐也开始学着自己洗衣做饭,帮妈妈分担些家务。
但父亲的去世仍然带给小军不小的打击,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更加自卑,情绪更为急躁。逃学、打架,小军开始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寻找“存在感”。
初二那年,申小军辍学了。
2015年,16岁的申小军通过QQ与初中女同学丹丹取得了联系,聊得投机,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同一年,小军的姐姐出嫁,母亲也突然生病去世。
母亲去世后,小军婉拒了姐姐姐夫一起共同生活的邀请,他和丹丹一起相约外出务工,并很快开始同居。
2016年,女友丹丹意外怀孕。经过丹丹父母同意,申小军决定负起责任,要把这孩子生下来。
2017年6月,儿子出生,刚刚度过18岁生日不久申小军就成了一名父亲。
恋爱的山盟海誓,很快变成了生活的柴米酱醋。
2018年6月,儿子刚满1岁。申小军与女友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彼此“忍无可忍”选择分手。因为担心女友遗弃儿子,他主动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但做“单亲父亲”并不容易,申小军生活很快陷入困境,开始接受也不富裕的姐姐姐夫救济。
2019年,申小军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公益组织寻求帮助,同时他也希望女友也能承担一部分抚养儿子的责任。
接待申小军的公益志愿者跟公益君讲述了他的故事,言语中不免忧虑,“年轻父亲难当,申小军即便想负责任,也可能有心无力”。
点击“我要捐款”,让困境青少年留在课堂
被隐去的群体
但申小军不是个例。
像申小军这样因为各种原因,小小年纪成为父亲的也不在少数。
2018年4月,央视新闻节目《24小时》中用6分半时间,报道了《 “未成年妈妈”视频直播底线在哪?》,一时间把“未成年父母”这个特殊的群体推到了公众面前。,有目的地对这些未成年怀孕视频进行推送。同时也批评这些平台为了追逐商业利益,传递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对青少年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只不过,当时所有人的重点都围绕在这些走到前台的“未成年妈妈”身上,从而忽略了与这些“妈妈们”一起生活的“未成年爸爸”。
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辅修的自媒体人Dian“卧底”在这些“未成年妈妈”QQ群里,也对被忽略的“未成年爸爸”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这些被女孩们称为“老公”的男孩,绝大多数和她们一样,也是未成年人。他们有着同龄人一样的“坏习惯”:没有家庭责任、痴迷网络游戏以及对金钱没有概念。
而同时这些男孩过早的成为了伴侣和父亲,将育儿的重担丢给了同样也是孩子的“未成年妈妈们”。
不止一个年轻妈妈吐槽:“我记得我在产房,他跟他朋友在外面打王者”“我怀孕的时候每次去上厕所,晚上去多了,我老公被吵就骂我”……
源自微信公众号“少年字”,作者Dian
除了偶尔流露的“抱怨”,这些早早成为父母的“男孩女孩们”跟成年人怀孕生子经历的事情并没有太大区别。
他们也会相互了解怀孕之后的知识,生孩子的注意事项,也会为了金钱状况发生口角,因为生活琐事烦恼。
与外界的指责不同,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除了年龄,和成年父母没有太大不同。
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几乎都是因为性教育知识缺乏,很少有人备孕,直到不小心怀孕,被人(大多数是男方家庭)劝说生下孩子,或者自己不忍心堕胎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一旦成了父母,原本还在读书的他们往往就要辍学,甚至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青少年接受必要的性教育
“丢人”的事
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政府的引导和宣传,早婚早育的现象已经很大程度上改观,但一些偏远地区年纪轻轻“结婚”生子的情况仍然存在。
从事支教工作10年的李双老师对“年轻爸爸”并不陌生。
她一直记得一个叫扎西的男孩。
扎西与申小军同年,也是1999年出生。
扎西与父母和姐姐一起生活在四川木里自治县的一个村子里,从村子里去镇上骑摩托要走4-5个小时。
2015年,本该升五年级的扎西因为姐姐嫁人,家里缺少劳动力而辍学,不久在家里的安排下“结婚”。
这一年扎西16岁。
因为交通不便,支教老师们去往村子里只能先乘坐大巴车到镇上,之后再由当地老乡,通常是支教学校里的学生家长轮流,骑摩托车载到学校。
2016年,李双由外面返回木里支教的镇上,让她颇感意外的是,这次来接他们的摩托车大军里的一员就是扎西。
那时候扎西17岁,女儿已经两三个月大。
再次见到老师的扎西,显得十分害羞。扎西自己也觉得这么早“结婚”生子是件挺难为情的事,他甚至不愿意告诉李双自己已经“结婚”了,因为觉得是“丢人”的事。
但其实,像扎西这样如果早早辍学回家,“结婚”生子是件十分正常的事。
前段时间,李双再次联系到扎西时,他已经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又和另一个女孩“结婚”,第二个孩子也马上要出生了。
但情况也在好转。
李双说,在她最开始去扎西村里支教的时候,学校里的学生一度有30多个学生,但到了小学毕业时只剩下14个。而这两年,与扎西村子相邻的另一个更为偏远村子里,总共不到70户人家,但在支教学校读书的就已经有10多个孩子。
未知的隐患
互联网信息的便捷,加上社会观念的开放,已经实际上终结了“谈性色变”的历史。
2017年,中国红丝带网“青少年全力以赴”新媒体平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机构的指导下,针对15-24岁的青少年,展开了为期半年的网约性行为现状调查。
结果显示,在收集的8771份来自各个年龄层的样本中,共有1177人有过网约性行为,占13.4%。
在有过网约性行为的样本群体中,15-24岁的青少年有730位,占62.03%。
本人或性伴意外怀孕的,约占3%。
但与此对应的,在青少年性好奇、性探索最活跃的重要阶段,必要的性教育却是缺失的。
而性教育的缺少就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身心安全问题。
在上一期我们讲了15岁的女孩青宗辍学和同班一个男孩结婚的故事,其实跟青宗结婚的男孩年龄比她还小。
△△△点击查看历史文章
因为身体未发育完全,加上辍学孩子家庭都比较困难,这些早早结婚的男孩女孩们身体多少都埋下隐患。
长期在大凉山地区做助学的老邪哥不止一次听到过因为过早结婚,女孩们因为早早生育落下各种疾病,甚至因为生育而去世;男孩子因为早早承担起养家重任,往往也都非常瘦小。
如今,随着政府的大力普及,另外全国支教队伍不断在教育上的努力,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传达到这些偏远地区,好的变化正在发生着。
但对于这些已经成了父亲的“年轻爸爸们”而言,生活的考验也可能才刚刚开始。
韩剧《请回答1988》里,因为对女儿关心不够,成东日对女儿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成为父亲的道路,从来就没有捷径。
但如果我们能早点做些什么,也许这些“年轻爸爸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