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不完美小孩和他的不完美故事

不完美小孩和他的不完美故事

公益君 腾讯公益 1周前

7.png


又是一年儿童节。

在所有针对特定人群的日子里,这一天总带着独有的温情和柔软。

但儿童节本身却并不一直都是个欢乐的日子。

1949年,为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遭到迫害的所有儿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确立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即便在今天,儿童节也是一个宣传“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和“反对毒害儿童”等理念的节日。所以,在儿童福利健全的西方国家,儿童节远不如母亲节、父亲节这样为人熟知。

在中国,儿童节已经成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庆祝的节日,但在这些欢快背后,还有许多儿童仍然没有摆脱悲伤。他们中有许多因为出生“不完美”而被抛弃,另有许多因为听不见和看不到,而无法感受世界的温暖与色彩。

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我们想和你聊聊一群“不完美小孩”,和他的不完美故事”



 

如果你的心灵生而孤独

2019年的3月27日,美国小男孩CarterBraconi迎来了他5岁生日。

8.png

男孩Carter和妈妈Kristen

妈妈Kristen送了他一辆滑板车作为礼物,希望他能骑着在外面玩耍。

但Carter的表现并没有预想中的兴奋。

Carter患有高功能自闭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他在人际交流上存在不小的困难。

所幸那天天气不错,妈妈就提议带Carter去公园,顺便试骑一下他新收到的滑板车。

公园里的孩子们很多,有跟Carter一样年纪的小孩子,也有大一些的哥哥姐姐。他们基本上都三五成群地一块儿玩。

但跟妈妈预想的一样,Carter并没有特别的反应,他没有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别人也不来找他玩。

9.png

Carter一个人在玩滑板车

但13岁的Gavin Mabes看到了一个人孤零零玩滑板车的Carter,主动走了过来。他还把自己的迷你滑板给了Carter,教他滑滑板。慢慢地,一些哥哥姐姐都聚集过来,坐在旁边看着Carter学滑滑板,偶尔也会上手教他一下。

眼前的一幕让妈妈Kristen感动不已,她赶紧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10.png

在小哥哥教Carter玩滑板时,Carter还因为不熟练而摔了一跤。妈妈一度担心起来,他担心Carter“爆发”,而哥哥姐姐们会因为他的特别而另眼相待。

但她多虑了。

摔了跤的Carter不哭也不闹,被小哥哥抱起来以后继续跟着哥哥姐姐们学。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对什么事都无动于衷,整个人明显开心了很多。

哥哥姐姐们通过跟妈妈的聊天也知道了那天是Carter的生日,大声地对他说,“生日快乐,Carter!”然后对着Carter大声合唱生日快乐歌。

妈妈Kristen把这段故事发在了社交网络——

11.png

妈妈Kristen在社交网络上讲述事情经过

“今天是我儿子的5岁生日,他有高功能自闭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你如果光从外表看他可能跟常人无异,不会知道他有什么不寻常的。

你也不会知道那个跟我们在一块的女人其实是他的行为治疗师。

我们一起去了警察局后面的公园,他在那个滑板公园里骑着滑板车的时候,一些大孩子们走了过来。

他们对他真的特别耐心,特别好,把他真的当成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表现出来的友爱远远超过了‘善良’的程度,我真的感动到流泪。

我拍到一个他们对着我儿子唱生日快乐歌的视频,其中一个孩子给了他一个迷你滑板,还教他怎么滑。

我真的太谢谢这些孩子们,能够这么善良,让我儿子知道即使是对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人们依然会充满善意。

我给每个孩子都买了冰激凌来表示谢意,但这真的远远不够!

孩子们,谢谢你们!也谢谢他们的家长,因为你们的教育非常棒!”

很多人都被Carter和小哥哥姐姐的故事感动哭了。

在中国,也有个自闭症孩子遇到了跟Carter相同的经历。

他叫小浩,11岁,患有中度自闭症。

严重的社交障碍使得小浩没有什么朋友。但小浩从小就表现出对球形物品的特殊兴趣,尤其是篮球。一天傍晚,妈妈带小浩路过小区附近的篮球场,一群大哥哥在打篮球,小浩看得入迷。

12.png

小浩和他的梦想星之队

等他们离开后,妈妈便鼓励小浩自己练习拍球。小浩的动作明显有些笨拙,这时一群小男孩来到小浩面前,温柔地和他说着话,并开始主动教小浩如何拍球。看到这一幕的小浩妈妈也是感动不已。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生而不同,但没有人生而孤独。




如果你的生活缺少温暖

Carter和小浩的“不完美”也许是在精神层面,但小白措和小柏的“不完美”则直接体现在身体上。

小白措从小就患有严重的双侧髋关节脱位,别人说她走起路来像一只笨拙的“小鸭子”。在她出生的少数民族村寨里,一年四季都被音乐和舞蹈围绕,他们家乡流行着一句俗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13.png

但因为身体原因,每当其他小朋友翩翩起舞时,四岁半的小白措只能眼巴巴地在远处看着。小白措家里条件不好,两个姐姐跟她一样患有严重的双侧髋关节脱位。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姐姐们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现在已经不能下地走路。

所幸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小白措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避免了跟姐姐们面临同样的遭遇。如今小白措正在逐渐康复,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

14.png

当初小柏的父母给他取名“柏”,就是希望他能像松柏一样茁壮成长。

但事与愿违,小柏出生后黄疸不退,一次葛西手术后也并未痊愈。

因为结婚多年才有了小柏,父母对小柏分外呵护。在小柏久病不愈后,他们没有犹豫就带着小柏去往上海继续治疗。检查后医生说,需要肝移植手术。

15.png

但爸爸身体一直不好,捐肝只能落在妈妈头上。初步检查后,妈妈是重度脂肪肝。于是一出“为爱暴走”开始上演。

上海的黄浦江边、公园里、体育场,能走的地方小柏妈妈都走遍了。一天天走下来累到腿脚抽筋,但是并没有太好的效果,体重一直不下去。小柏妈特别着急,咬着牙开始跑步,跑到尿血、跑到站不起来,就爬楼梯,总之要让自己一直运动。

16.png

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小柏妈妈就减了20多斤,到最后可以手术时候,她已经从将近140斤减到100斤以下了。妈妈回忆说,“自己真是流血流汗就是不流眼泪,因为根本顾不上掉眼泪,流泪也没用。”

还好手术后小柏情况一天天好了起来。小柏妈妈说,手术后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宝宝还会笑,看到孩子笑,她说自己特别知足,“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要去帮助别人。”


如果你的未来没有明天

如果说许多孩子是在生存的困境中挣扎,那么小俊豪目前最迫切的是“生”本身。

小俊豪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残疾人,无法照顾他。小俊豪出生后一直是他的祖母抚养,除了他之外,祖母家还有一个8岁的小姨,全家人的经济压力都压在他祖父一个人身上。

所以当小俊豪2个月大时被发现有许多心脏缺陷时,全家人没有抱太大希望。他们觉得即便是有好心人的帮助,手术费用也远远不够。所以当公益志愿者带着14个捐赠者的捐赠资金来到小俊豪家里时,家人都不敢相信。

当时小俊豪已经比出生时瘦小很多,手术后小俊豪住进了在ICU,两周后他被释放到恢复室。他如此弱小,大部分时间他仿佛是静止的,如果不是旁边的心脏监测器,很多人甚至观察不到他在呼吸。4月9日,重获“心”生的他能终于他的祖母一起回家了。

17.png

小黄琦出生几天后就被诊断出患有复杂的冠心病,医生说她的心脏实际上是反向的而且几乎不运作,即便手术成功率也只有20%。父母带她去上海的一家医院求助,却被告知她在手术中存活希望不大并将他们打发回家。

回到家后的小黄琦父母便放弃了希望。当公益志愿者们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告诉试图挽救小黄琦时,他们一度以为这是一个残酷的玩笑。

还好消息是真的。

2018年12月15日,小黄琦做了心脏手术,经过治疗她变得越来越好,甚至在康复中心还交到了第一个好朋友。今年3月,志愿者们再次来到小黄琦家时,她已经和其他同龄孩子没有区别了,爱笑,爱玩。

18.png


点击“我要捐款”,让这些孩子重获“心”生


如果你的世界缺少声音

有些“不完美”可以治愈,但有些“不完美”却可能要常伴孩子的一生。

小胡洋的出生曾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喜悦。

然而喜悦很快变成了痛苦。

小胡洋长到1岁半时,还不会说话。当其他同龄的孩子都咿呀学语,他却还只能“啊…啊”地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大人们的呼唤也时长不理睬。

一开始家里有老人说这是“贵人语迟”不用担心,但后来爸爸胡大实在是不放心,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出先天性耳聋。

19.png

胡大是一名外卖送餐员,家里没有多少积蓄。在昂贵的治疗费用面前,胡大开始四处借钱,甚至还借了一部分高利贷。

在给胡洋治疗到康复的两年半时间里,胡大花掉了40万,也背上了20万元的外债。当胡洋终于能听见之后,胡大和妻子又做了一个冒险决定:再生一个。

这是很多听障家庭的普遍状况。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耳聋后,首要反应就是再生一个。然而如果没有向有关医务人员及专家进行遗传咨询,在没有得到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生育第二胎,由于缺乏基本的优生知识,结果第二胎很可能又会是聋儿,又将给家庭造成更大的痛苦。

所幸,2016年,胡洋的妹妹出生,是个健康的孩子。胡大重新恢复笑容,并且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还债之旅。

20.png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至2‰,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1-2岁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孩子接受不到任何语言刺激,可能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甚至聋哑。但有不少家长直到孩子两三岁,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那时往往已过了最佳治疗期。

听障男孩小宇直到3岁才开始接受听力康复治疗。除了小宇之外,家里还有个6岁的姐姐,爸爸张远患有先天的股骨头坏死,从事不了重体力劳动,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在得知小宇患有听力障碍后,妈妈便离开了,至今没有回来。为了给小宇更好的治疗,年纪轻轻的张远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齐齐哈尔,做起了环卫工人。

21.png

好在两个孩子早早学会了生活自理,走路上学,洗衣服、洗碗......小宇康复治疗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每次看着两个孩子上学的小小背影,张远觉得再难也能挺过去。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可以放缓生死的步伐,“自己的生命比孩子多一天就足以。”

22.png


点击“我要捐款”,让孩子的欢声笑语回归

如果你的童年失去色彩

与听障儿童一样,视障儿童的世界并没有欢快多少。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视障人士的国家。早在2006年,中国残联公布中国视障人口高达1731万。在今天这个数字肯定要更为庞大。但即便是1731万人,也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盲人。而根据公益组织的调查数据,中国视障儿童群体也高达400万人。

11岁女孩马小辉有个偏男孩的名字,和妈妈一样,自小性格就要强。在马小辉很小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最开始爸爸带走了她和最小的姐姐,妈妈则带着另外两个姐姐生活。但很快爸爸就把她和小姐姐扔给了爷爷奶奶。

23.png

有一次妈妈过来看她们,发现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根本无法照顾她们,又把她们接了回去。一个人养活4个女儿。为了女儿们的正常生活和上学,没有文化的妈妈像男人一样在建筑工地打工,推小土车,搬石砖,什么都做。

马小辉把妈妈的辛苦看在眼里,平时尽自己所能帮助妈妈做家务,少有事情能难倒她。然而马小辉却是一个视障儿童,眼睛总是看不清东西,模模糊糊的。她很羡慕其他的小伙伴们,可以学习唱歌,可以学习跳舞,可以学习画画。

但是她并不想治疗眼睛,因为“我不想看着妈妈为了我的病那么辛苦”。

24.png

10岁女孩尤子菲自小“爱美”,喜欢穿漂亮裙子打扮自己,更喜欢画画。

但因为出生时便眼部残疾,左眼上眼睑下垂,只能靠一只右眼看世界,而这唯一的一只眼睛还患有弱视,如不及时治疗,即将面临双眼盲,世界永远失去颜色。

所幸经过公益组织的帮助,尤子菲的及时接受了眼部治疗,已经开始恢复,她仍然可以继续着自己的画画梦。

视觉障碍可分为“低视力”和“盲人”两种。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颁布了《盲和视力损伤的分类标准》,规定双眼中视力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05的为“盲”,优于或等于0.05但低于0.3的为“低视力”。

对于更多视障儿童来说,教育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机会,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但因为视障,他们常常会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因为有色眼镜,他们极度敏感,容易自卑,更容易因为一些原因而中断校园教育。

即便有幸进入社会,按摩,推拿等职业更是大多人对视障群体就业的第一印象。

法国作家儒贝尔说:“如果我的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

因为当我们不再只看到关注他们失焦的眼睛,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想象里有我们看不到的绮丽风景,他们的脑海里也有和常人一样的梦想和憧憬。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