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被梦想和现实裹挟的“大龄学童”:哪个是走出大山的路?

被梦想和现实裹挟的“大龄学童”:哪个是走出大山的路?

公益君 腾讯公益 3天前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在众多走进考场的追梦的学子当中,有个男生叫海来尔日。

今年,他22岁。

31.png

12岁时,他早早地离家打工,3年后才回来继续读书。

不仅仅是渴望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赚钱。

贫穷容不得他有太多无用的瞎想。

在他的家乡四川凉山,像海来尔日这样的“大龄学童”不在少数。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师资和办学条件都很差,很多孩子都未能在正常的年龄入学。

18岁的曲比尔子,如今才刚上初二。

尽管小升初考试已经考到全县前三,也因为年龄太大,无法被理想的中学录取。

16岁的曲里莫里更是无缘高考。

她3年前才进小学念三年级,去年,就已辍学打工。

对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来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但能不能踏上这条出路,有时候还是未知之数。



“家庭是我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海来尔日家有个老房子,墙上贴着兄弟姐妹们的奖状。

32.png

唯独没有海来尔日的。

他不在意这些。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收到的奖状几乎数不过来。

但他知道,饿肚子的时候,这些奖状只不过是一张纸。

真正能让人开心的奖励是一条猪腿和一块荞子粑粑,那是他帮邻居背新娘得来的。

33.png

在凉山,跟海来尔日同龄的彝族孩子,大多选择早早辍学打工,贴补家用。

海来尔日也做过同样的选择。

12岁那年,妈妈帮他改了身份证年龄,他跟着姐姐进了汕头的一家手机厂。

就这样打了3年“黑工”。

由于完全不会说普通话,看起来还是小孩的样子,海来尔日常常受人欺负。

室友没钱买烟,就叫他上街捡烟头,等有了钱,又把他甩到一边。

34.png

“人间是残酷的人吃人的世界”,海来尔日这样写。

他决定回家读书,可哥哥姐姐们很有意见,觉得这对早就辍学的他们不公平。

于是只要放假回家,海来尔日就拼命帮着干家里的活,分担家人的压力。

刨地,喂猪,做饭,洗衣,红白喜事帮工……

尤其像彝族年这样的日子,海来尔日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

他砍倒了几棵树,给亲戚邻居杀了7头猪,背了300多斤猪肉,又帮村里的老人修了4台电视。

35.png

每次砍柴,都背回来七八十斤。

当别的孩子为假期补习苦恼的时候,海来尔日却要为家庭生计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没时间复习准备高考。

就算有了时间,也没了精力。

“家庭,成为了我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36.png

他一直游走在失学的边缘。

家里曾因交通事故背负40万赔偿,这笔巨款差点逼得他没有学可上。

因为家庭变故,海来尔日的妈妈开始酗酒,有时候还会醉倒在家旁边的菜地里。

“在学校最担心的是妈妈,每天担惊受怕,怕她喝酒后摔倒……但是不敢给她打电话,一打电话,我心里总是酸,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

今年高考,海来尔日的理想是考入西南民族大学的彝语专业。

37.png

他给自己取的网名叫“追梦者”,本省民族大学的本族语言专业就是最容易追到的“梦”。

但他喜欢的是理科。

那些公式对他来说很有趣,只要掌握了定律,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只是家中的体力劳动太繁重,上补习班更没指望,他不敢冒这个险。

“有人说过,知识改变命运,我不知道知识现在能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海来尔日说。

“但机会只有一次。”



“他们不在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等到要参加高考那年,曲比尔子将会是23岁。

从小,她就对念书充满向往。

38.png

她的父亲是一位毕摩,是彝族里最有文化的人。

父亲说,要想走出这座大山,就必须读书。

有了知识才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一直困在这里。

可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村子附近的学校并没有正规老师,也不教什么知识。

她没有去。

相比之下,离家5公里外的巴普镇小学教学质量还可以,只是招生人数非常有限。

因为缺少教室和老师,学校只能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送走,再接收下一届。

想上学,就得“排队”等着。

曲比尔子10岁才有机会上一年级。

39.png

因为离家太远,她和弟弟需要住校,每人每学期要交600元生活费。

可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

小学一二年级时,他们只好住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里,每年给亲戚背一些土豆。

有时候,妈妈还会把自己织的“查尔瓦”(一种彝族人穿戴的披风)送给亲戚作为房租。

姐弟俩也不会炒菜,每天就煮些洋芋或白米饭吃,没有任何调料和蔬菜。

她在日记里写道:“当我和弟弟去放牧时,常饥不择食:采野果,吃野草……”

40.png

虽然日子很苦,但她一直很努力。

她把复习的小纸条装在口袋里,挖洋芋累了,就趁着在地头歇息时拿出来复习。

放羊的时候,她也会带着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

哪怕是参加喜事送新娘,也会在兜里揣着习题,有机会就拿出来看一下。

长此以往,曲比尔子的成绩总是班级第一。

41.png

大大小小的奖状也得了一堆,得到的奖金她都拿回家给妈妈补贴家用。

2018年的小升初考试,曲比尔子考了全县前三的成绩。

可因为年龄太大,没有被理想的中学录取,后来舅舅帮她进入月华绿荫中学实验班。

但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

去年9月,弟弟查出尿毒症,家里卖光一切也没钱做后续治疗。

70多岁的父亲无奈,上吊自杀。

18天后,弟弟也在妈妈的怀里去世。

42.png

父亲送她去念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弟弟给她的牛仔裤还穿在身上,家里却只剩下悲痛欲绝的妈妈和十亩山地。

她不得不迅速长大,和妈妈一起撑起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还要时常安慰妈妈的情绪。

“他们不在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父亲和弟弟去世后,尔子所在的中学为她免去了一年学费。

43.png

几个城里的亲戚也怕她妈妈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给娘俩租了一间房子,让她们搬到城里。

曲比尔子现在唯一的理想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

她想像弟弟还在一样,把妈妈照顾好。

“如果爸妈还在就能继续读书”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的尔哈小学,50来人的班里就有好几个孤儿。

曲莫曲里是其中之一。

44.png

出生两个月时,她的父亲去世,母亲随后改嫁,曲莫曲里在婶婶家长大。

家就在学校旁边,但她并没有按时入学。

当同龄的小伙伴念到三年级时,她还在家里放羊放猪。

恰好那年,支教的陈老师上门家访,发现了没念书的曲莫曲里,多次劝说,才让她从三年级开始上学。

但因为功课落下太多,曲莫曲里再努力也很难把成绩赶上来。

在拍摄期间结束的一场考试里,她数学23分,语文35分。

和曲莫曲里一样的大龄学童大有人在。

45.png

2018年,尔哈小学五年级有九成学生晚入学,13-15岁居多,年龄最大的学生有21岁。

早些年,由于凉山地区的教育条件很差,上学路途遥远且崎岖,加上传统观念对教育不重视,“大龄学童”现象一直持续至今。

金星是曲莫曲里最要好的朋友。

她也是孤儿。

三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改嫁,她和奶奶住在一起。

后来,奶奶去世,金星只好跟着叔叔生活。

46.png

金星的理想是能读高中,但她又觉得自己成绩太差,可能连初中都考不上。

“不想读书了,学不会,在家里又没有自由,也没有钱花。彝族年过完我就要去打工,这样日子才能好过一点。”金星踢着路上的小石块。

“我也不想读。”曲莫曲里跟着说。

山里的暮色来得迅速,两个女孩在暮色笼罩的路边无聊地站着。

但当被问到“如果爸妈还在,你们还想不想继续读”时,曲莫曲里和金星又异口同声地答道:

“想!”

47.png

其实大龄学童面临的困境在于,他们渴望上学,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但入学太晚,进度落下太多,再念书似乎也没有什么希望。

物质生活的困窘让他们不想再过伸手也要不到钱的日子。

他们迫切想要进入社会,用自己的劳动改善当下困顿的局面。

2018年彝族年过后不久,曲莫曲里、金星,还有她们的堂姐妹就都不再去学校了。

曾说过“想继续念初中”的曲里,也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

令人欣慰的是,尔哈小学的情况正在改善。

2016年,村小只有两间老旧的小房子,一间是支教老师的卧室兼办公室和厨房,另一间是教室,没有窗,还堆满了横七竖八的桌子。

48.png

老师也只有两位,一位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代课老师约布,教数学,他也是一位毕摩,常有家务俗事处理,遇到农忙季节或被请去做毕时,全校就得靠支教老师一个人盯全天。

到了201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尔哈小学盖起了一层新校舍,新房一共有4间。

稍大的两间做教室,小一点的两间分别做了杂货铺和卧室兼厨房。

支教老师也增加到两个。

然而,老师还是不够。

该升小学的孩子只能一直在幼儿园待着,等五年级的学生毕业之后才能招新生。

最长的还要等三年,最后,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起念一年级。

在凉山,还有更多像海来尔日、曲比尔子、曲莫曲里一样上学被耽误的孩子。

“支教青春如此亮丽”项目,为支教老师深入凉山提供生活补助和培训,帮助改善凉山地区教师资源缺少的情况,让更多孩子在入学年龄有学可上。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