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邀请来自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改革开放40年,社会责任再出发”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腾讯集团高级公关经理唐星硕介绍了科技向善带来的巨大的公益力量。
“我们相信在公益的探索的道路上,科技可以帮助公益更加理性、更加健康地发展。同时,公益也会激发科技向善。”唐星硕强调。
科技向善,理性公益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腾讯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科技的力量,来更好地助力互联网公益,更好地实践腾讯的社会责任。
每一年我们倡导和发起的99公益日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这是我们用技术的手段,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的平台。但是,今天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直以来我们在曾经探索过和现在正在探索的企业的公益创新实践。
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迭代,让人人可公益成为了一种现实。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除了捐款、做公益以外,他生活中很多的个体行为都有可能帮助到别人,并且对他自己产生正能量的价值和反馈。所以,我们就常常在问自己,作为一家科技企业,除了在线捐款以外,腾讯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技术产品和创意的能力,将更多对公益感兴趣的各方都连接在一起,并且将每一方的能力都激发出来,让公益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多元。
除了捐钱、捐衣物以外,我们还有哪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习以为常又能产生个体价值的行为能帮助到其他人呢?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行为公益。
2014年我们在微信上线一款为盲胞读书的项目,可以通过语音功能朗读由系统发送的一段文字或者随手拿起你最喜欢的书籍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后台把语音文件收集起来,通过处理提供给盲胞听。
2016年,腾讯的电脑管家软件上线一款清理+的行动,完成一次垃圾清理,就可以领取一个爱心扫帚,每捐赠一个爱心扫帚,电脑管家就将联合腾讯基金会捐赠给我们合作的像阿拉善这些公益机构一笔公益基金,用来进行三江源核心地区五千平方米一年的垃圾管理工作。
我们现在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新闻,有很多的社会研究调查显示我们每一天在手机上所看新闻的时间平均超过20分钟。最近腾讯新闻上线了一款捐出你阅读新闻时间的产品叫日行一善,让你可以在看完这个新闻的同时,把你的阅读时间给捐出去,随手做公益。这款产品上线仅仅两周时间,就已经累计完成了两千万分钟的阅读时间,并且有19个公益项目达成捐款目标。
当然,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微信运动推出的捐步数的产品,你可以把每天自己的步数捐出来,由我们的后台算法兑换成受助群体所需要的鸡蛋、牛奶、教材各种物资,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步数捐赠是一万步起?因为一万步约等于三百千卡,这符合健康组织提倡的每天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保持的日常的运动量。
对于提供捐赠物资的企业来说,我们让用户在捐赠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企业所倡导的公益理念和价值主张。
科技的发展非常快,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不仅仅是提供一种功能,它可以让这个世界和使用者本人都变得更好。
我们鼓励读书,鼓励每天保持一万步的公益运动,鼓励你把网络生活中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捐献出来,让它发挥得更有价值。
今年上半年,我们发起了以“走路就是做公益”的行为公益季,从内蒙古沙漠到云南的洱海旁边,从大名湖畔到西安的城墙,有十余各城市和99家媒体一起呼吁大家通过走路的方式来关注公益,关注自身的健康。
在过去,一提起公益总是有一种苦、穷、惨的感觉。现在我们希望大家来关注公益,是因为喜欢,因为真心赞赏。像去年的小朋友一元画廊刷屏一样,让我们从施舍者的概念,把它进化成平等的互动。这就希望我们不仅仅从公益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希望大家从对公益的认知上有所改善。
2017年,腾讯投入20亿元的资源和现金,搭建了一个囊括公益机构和项目、广告、创意团队和大众在内的平台,集合很多创意团队一起通过腾讯提供的最前沿的广告技术和渠道,去帮助更多的公益机构、公益项目,提升他们本身的公益创意。让整个社会对公益的认知变得更加正向思考,更加善意以及更加美好。
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创意者大赛帮助了不少公益机构的品牌和理念以及他们的筹款,触达到了更多的人。有一些不错的案例已经进入到了今年我是创意者大赛的决赛,比如一款结合了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小游戏的公益产品。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直观地体验到江西省遂川县17个乡要在大山深处天还没有亮就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们的不容易,并且可以看到公益项目目前的筹款执行进展。
前不久,我们把这款登山游戏搬到了在深圳举办的腾讯的线下用户开放日,让更多人从线上到线下用更好玩的方式、更感同身受的方式,感受在遥远山区上学孩子的不容易。
所以我们说做公益其实不等于是捐钱,做公益应该是一种非常日常的行为。
我们每天往返在路上的里程,每天在健身房所消耗的卡路里,在游戏里面所使用过的皮肤、道具……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能不能通过一种设计新颖但是又便捷好玩的玩法,让大家在每天的网络碎片时间里面提升对公益的关注。我们把它转化为对公益的行为,进而培养出我们每一天都可以做公益的习惯。
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现在,互联网公益已经发展了十年,在面对下一个十年的到来,在AI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革新的浪潮当中,科技如何改变公益,如何帮助公益更健康地发展,这是腾讯作为一个企业公民一直在探索并且为之努力的。
我们都说科技很快,人心很慢。我们看到科技和互联网公益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难题。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腾讯2018年员工大会上微信的负责人张小龙曾说过,“AI可以很聪明,但是你可以比AI更善良。”
所以我们相信在公益的探索的道路上,科技可以帮助公益更加理性、更加健康地发展。同时,公益也会激发科技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