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田冲:探索民营企业产业扶贫样本

640.webp (3).jpg

2018年12月20日,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邀请来自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改革开放40年,社会责任再出发”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碧桂园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副总经理田冲介绍了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的做法。


“我们强调要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田冲表示。


探索民营企业产业扶贫样本


碧桂园集团在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方面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扶贫历程、主要做法和成效、创新探索。


关于碧桂园的扶贫历程,可以用“三个一半”的故事来总结。


第一个一半,1997年,碧桂园成立五周年,创始人杨国强拿出当时一半的身家(那时候还没有多少钱),捐赠一百万元成立了帮扶贫困大学生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这和碧桂园一直强调的可持续有关,一个学生成才之后才有可能脱贫,并且学生成才之后还能够回报社会。


第二个一半,2002年,碧桂园成立十周年,杨国强先生再次拿出当时的一半身家,捐赠2.6亿元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高中——国华纪念中学。进这所中学学习的所有学生都是免费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其次学习成绩好、心智健全。除了中学免费外,一直到大学、研究生、博士,都给予全时段资助。


第三个一半,2018年,在全国第一次高管会上提出关于确立扶贫为集团“双主业”的要求,不低于一半的精力专门用于扶贫。


“责任良心使命”、“对人好、对社会好、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这些理念都是杨国强自己写出来的,这些理念一直贯穿在碧桂园的发展历程中。


碧桂园整个扶贫历程大致概括为:由单个项目的帮扶阶段,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等(捐资2.1亿元帮扶四川马边、甘洛);到试点驻村扶贫阶段,第一个项目点:广东省清远市树山村,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再到大规模驻村扶贫阶段,5亿元整县帮扶英德整县78条贫困村(覆盖粤桂川三省份多个贫困地区,带动4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到现在9省14县全面推进阶段,结对帮扶9省14县,共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碧桂园在扶贫方面的主要做法就是:探索4+X的模式,用“五个一”的方式去做。


所谓4+X的模式即: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四个方面加X即自选动作,健康扶贫(光明行动、健康医疗保险、义诊下乡、基层医护人员培训)、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引入人文景观项目及旅游相关业态)。


产业扶贫这一块碧桂园总结了两个结合,一是结合自身优势产业,二是结合当地优势产业。


谈到企业优势,更多人理解碧桂园是一家地产企业,建房子才是我们的优势。其实碧桂园这些年来,已经建成了比较强大的生态。


像苗木产业,因为地产公司需要很多小区的绿化,包括苗木需求。于是,碧桂园2010年开始探索在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推广绿色苗木产业,教农民如何把苗木种的更好,长得更旺,当时建立了“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方式,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


自2018年5月20日以来,已在11县落地1585.85亩绿色苗木,通过土地租金和用工累计帮扶近5000人。不仅仅在广东,各地复制效果都非常好。


碧桂园利用自身在农业市场先进的技术,在所帮扶的县种植富硒水稻、贝贝南瓜、黑米基地等。2019年将全面铺开,逐步落地小龙虾养殖、英德红茶、食用菌等规模化的产业基地。


我们尽量把一些厂推广到当地的贫困县去落地,用“落地产业+引入上下游企业+产业工人培训”带动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贫困县产业发展。


此外,用“消费扶贫”的方式,致力于为贫困村优质农产品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建立社区零售店——凤凰优选。今年,刚刚成立了自有品牌——碧乡,将农民种养的标准不高的东西,通过农业公司来帮扶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标准。截至目前,凤凰优选共开设185家扶贫门店,引进955个扶贫产品,225个门店设扶贫专柜,带动近1700贫困户的增收。我们要求零售店必须要有扶贫专柜,用碧乡的平台帮他们进行包装和检测,保证产品的合格,再卖给业主,形成良好体系。


双十一时,我们举办了消费扶贫慈善之夜,发动集团十多万员工、数百万业主、战略合作伙伴等购买,再享受优质生态农产品的同时,实现以“众人拾柴”之合力推动扶贫攻坚。卖出10000只东乡羊,链接了约3000户贫困户。


消费的不仅仅只有农产品,贫困地区有很好的山水、自然风光,碧桂园联动旅游企业开发红色旅游,把业主、员工带到贫困地区去,进行红色旅游和教育,同时也在当地进行消费,带动当地的农家乐、民宿。


结合当地优势产业方面,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禀赋,通过建扶贫车间、开发特色产品等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我们在英德河头做的桑芽菜种植项目,捐资支持桑芽菜基地厂房建设;在江西兴国,开展的竹狸养殖扶贫项目,引入致富带头人,捐建养殖厂房,做好资金的组合“政府+企业+运营者”,从而找准着力点,引入带头人、扶持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


创新探索方面,我们强调要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坚持以发展产业作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什么叫可造血呢?产业要选准,可以造血。有了血之后要有养血的能力,我们认为在乡村,现在结合乡村振兴之一的人才振兴,助力人才振兴,提高“养血”能力,要重点抓住人,我们的“三个寻找”计划是聚焦摸查“人”的根源;三类人群是聚焦重点挖掘“人”的动力;“三个一万”着力实现“人”的振兴。


整个扶贫不限于产业扶贫,可复制的扶贫模式还有帮扶措施精准化“四库”支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产业项目资源库、专家智库以及就业岗位资源库。


我们希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脱贫两年结束之后,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怎么持续呢?以体制机制保障可持续,首先是人员保障,集团组建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面有扶贫工作队,组建一个项目部,在全国设立区域,成立不少于三人以上的专职扶贫队伍。碧桂园专职扶贫人员近二百人,并提倡每一个人都要有扶贫义务。


我们希望联合整个社会上所有的机构、所有的爱心人士一起,共同打造公益的共同体。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