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邀请来自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改革开放40年,社会责任再出发”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王彩霞在演讲中强调了评估对公益项目的重要意义。
“如果在企业资金介入的时候,不能保证资金非常好或者有效地使用,可能对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王彩霞强调。
评估护航企业公益
这些年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越来越多。去年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做了分析,具有以下趋势:第一方面是创造共享价值,我们希望企业参与公益,不仅仅是创造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公益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企业的优势。第二方面是创新履行手段,借助现在的科技手段,大家在做公益方面已经脱离了比较传统的模式。第三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动员员工参与。
那么企业为什么做公益呢?
首先,公益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能够非常好地提升品牌的价值;再次,就是推动员工参与公益事业,能够很好地打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反过来是反哺于企业发展的。还有非常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参与公益,可以打通公共关系的渠道。最后是做公益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
目前企业做公益的状况是怎样的?
从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捐赠的资金在社会捐赠中已经占比非常大,是社会资金来源的60%多,所以它在公益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在企业资金介入的时候,不能保证资金非常好或者有效地使用,可能对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再来看看企业现在做公益是哪些模式。
首先大家最优先选择的还是直接捐助,但是它的趋势是在下降的。第二种就是捐助专业的机构,或者与专业的机构去开展合作,卓越奖案例里面我看到很多。第三种有很多企业直接设计运作公益项目。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技术上的优势等等,来做公益的话,其实效果是非常好的。第四种是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就是腾讯公益、蚂蚁金服等等借助技术去开发相关的产品,助力公益的发展,也成为非常大的趋势。
企业公益在往专业化方向发展,表现在设立基金会和设立专项基金。
企业做公益为什么要做评估,它有哪些必要性?
评估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催生的,它的目的性、服务性和应用性是非常强的,它与一般的科学研究的区别在于它有价值追求。
为什么说到有价值追求,这是源于国际上对于评估模式的研究。
第一代的评估,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测量,就是为了获取一个数据。第二代评估就转化成一个描述,它是为了看到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三代就说到了判断,看它实际的价值是什么,形成标准,怎么去评估。第四代进入协商阶段,但是目前实际的落实情况还是不是那么理想。其实每一种评估后面都是有不同价值追求的。
企业最关心的是评估对企业来说有什么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供合法性或者合规性证明,提升公信力。
第二,验证资金投放规划或者是公益项目设计的合理可行性。企业投入公益的资金,是从辛辛苦苦赚得的利润中拿出来,很重视资金的使用,所以开始的设计和规划就非常重要。如果设计不好,后面的工作就会非常受影响。
第三,可以助力资金投放的有效性跟影响力的产生,这也是企业在做公益的时候比较注重的。
第四,可以促进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
第五,促进资金投放与资金项目的改进和完善。
第六,可以发挥倡导功能,推动社会公益的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
那么评估怎么开展呢?一定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来参与。
评估到底是难还是不难?它难也不难,这要看我们怎么看。如果项目执行人员掌握了评估思维,那他同样可以做评估。
评估的定位是什么?大家对评估有理解的误区,往往觉得评估是最后的,其实评估应该贯穿项目全程。所以希望大家在不能做第三方评估的时候,自己要有评估思维,你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就可以做评估。
评估介入的节点是什么?所有的最好的都是在项目执行前介入的。
目前评估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是以产出代效果,重表象轻实质。二是评估意识薄弱,资金投入少或者没有。尤其出资方觉得评估不重要,要求资金全部投入到受益对象身上,没有正确利用资金。三是国内评估起步晚,专业需提升。四是评估人力成本高,人才很匮乏。五是评估质量难衡量。大多报告是委托方自己用或者给出资方看,没有分享,质量很难衡量。六是政策支持显现,市场需求加大。
希望大家来参与共建,我们希望围绕评估打造一个文化认同、政策支持、制度完善、资源充足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评估能够改善生活的终极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