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112220
微信公众号
首页>新闻中心

2018中国公益年会 | 沙发论坛:当代公益的多次元图景

1.png

2018年12月21日,2018中国公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在年会第三篇章的沙发论坛环节,GSAM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快手行动(CSR)负责人张帆,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帮扶事业部总经理张静,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志坤就“当代公益的多次元图景”话题分享了各自所在机构围绕公益进行的创新。

2.png

斯寒:我来自GSMA,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少听到,它是一家国际非营利行业组织,代表着全球750家移动运营商以300多家在移动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利益。


GSMA对于公益的理解由来已久。首先,对于行业发展、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讲,公益不仅仅是善心的表现,更是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商业利润的追逐过程当中,如果企业希望成为屹立不倒并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公益的涉猎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很多企业都越来越深入认识到这一点。其次,GSMA是首个代表整个移动通信行业全力支持联合国全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业性组织,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张静: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整体运营情况。


我国的扶贫工作,从大的扶贫格局出发,有三位一体的工作,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少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2016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领导开发小组组长汪洋亲自开通了中国社会扶贫网。经过两年的运营和建设工作,中国社会扶贫王目前已经建成爱心帮扶平台,基本建成扶贫众筹和电商扶贫平台,正在建设扶贫展示和扶贫评价平台。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扶贫网在“互联网+社会扶贫”领域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公益的角度来讲,扶贫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从政府角度来讲,扶贫体现的更多是国家的责任,是国家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在实现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的任务过程中,我们对接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些多元化需求。相对于其他公益项目中的受助人来讲,这些人应该是更需要帮助的一群人。所以,目前建设这个平台,是为了连接贫困户多元化的需求,让它成为贫困户需求与社会、爱心企业资源对接的一个互联网桥梁。


张帆:快手是一个拥有7亿活跃用户的短视频的社交平台。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部在去年9月份成立,是一个崭新的部门,我们也希望用创新的、好玩的、更贴近互联网思维的想法,去赋能我们平台上的每一个个体。快手的使命是“希望提升每一个人独特的幸福感”,由此,我们这个部门着重在三个方向上着力——第一,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农村的建设,因为快手上有非常广阔的、生动的农村图景通过平台展现;第二,我们非常关注平台上未成年人的成长,因为互联网带来了连接的可能,青少年如何更加健康地、有效地使用网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第三,互联网带来了注意力的资源,如何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赋能公益组织、个体,更好地做好公益这件事。


彭志坤:相信在座诸位对爱尔眼科都不陌生,它是全球最大的眼科医院集团,目前旗下有400多家医院,遍布中国、香港地区、欧美等地。从成立之初,爱尔眼科就有一个愿景,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和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为了更好地承载爱尔眼科的使命,爱眼基金会应运而生。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延续了爱尔眼科的使命,并把使命的实现过程做得更加专业化。爱眼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最专业、规模最大的眼健康公益平台,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全国30个省、100个城市开展200多个项目。在光明扶贫工程还没有推出之前,爱尔眼科已经持续做了十多年,在我们帮助下,累计实现了30多万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为此,公司每一年也会从利润里面拿出固定资金用于贫困眼病患者的救助,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了6个多亿的资金。同时,我们在国民的眼健康领域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目前,针对我们总书记最关心的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问题,爱尔眼科已经发动国内300家医院全面参与。下一步,基金会将联合国家相关的教育、卫健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的各个部门,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斯寒:GSMA是代表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非营利国际行业协会,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我们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列。GSMA做公益由来已久,其中有一个项目叫Mobile for Development,也就是“移动助力发展”。这个项目设有基金,除了GSMA投入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与国际知名的基金会合作,比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万事达卡基金会。该项目在非发达地区,运用移动运营商和移动生态系统科技的力量,去改变贫困、教育、医疗、卫生、应急救灾方面的现状。我们还成立了创新基金,专门在漠南非洲及撒哈拉以南非常贫穷的地方鼓励创新,通过移动创新技术,使得当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医疗等等变得便捷。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移动技术进行支付,在我们这儿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地,他们可能要走几十公里以外才能找到银行服务。该项目使全球的49个国家受益,而且中国的会员单位在其中也走在前面。


另外一个案例,是我们为支持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设立的Case for Change项目,目前有26个国家的运营商在里面展示了自己的案例,中国有两个案例入选。


一个案例跟医疗健康有关系。全球有十几万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贫困地区,筛查能力很差,但利用移动科技,使用4G和3G已经可以实现远程诊疗。在中国偏远地区,已经有3万多个儿童因为这个项目受益,病情早早地被查出来,并且可以就诊。


另一个案例围绕教育。在海拔四千多公里的玉树,有一个小小的乡村叫多改村,当地从小学到初中总共50个孩子挤在同一个学校里面。因为有的孩子从老远的地方来到这个学校,为此,中国联通花了两个月时间在当地架光纤和4G网络,使得这些孩子在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的情况能够跟家人对话。更重要的,教学资料和教育录像可以通过宽带传到他们那里。


张静:对于中国大多数老百姓来讲,他们觉得扶贫是国家和政府的事,和一个平头百姓没有关系。的确,在此之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发起、企业参与,普通人参与到扶贫工作的渠道和机会缺失比较少。我们目前搭建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则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我们动员社会爱心资源的力量,包括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民间组织、基金会,通过平台的力量把资源拢起来,向大家对接扶贫信息、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切身需求;另一方面,从政府体系着手,自上而下,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扶贫体系,有组织地进行协作。


我们平台上目前有超过40万扶贫干部,这些扶贫干部来做什么呢?他们把我们这个平台作为扶贫工作中的工具。拿爱心帮扶这个平台来讲,爱心帮扶平台上面入驻的贫困户,我们会鼓励他们把日常生活中面临到的困难通过这个平台发布,比如说因疾病、上学、搬迁而产生的种种需求,可以是资金,也可以物品需求。但爱心人士是没有办法判断需求的真伪,没有办法知道发起人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驻村的扶贫干部就会起到作用。这些扶贫干部长期驻村,对当地村里面的情况非常了解,由他们去审核这些贫困户需求,给贫困户需求背书,只有经他们审核的需求,才能在平台发布。


张帆: 在4G网络大面积普及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互联网触角延伸到中国的各个细小枝节上去。在快手上,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去年一年的时间内,有1600万人通过快手获得经济收入,其中将近400万人来自中国的贫困县区。我们对这个数据特别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挖掘。快手作为社交属性特别强的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为乡村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结合国际发展中的一些理念来讲,在展示注意力资源被分配到了平常看不见的这些人身上的时候,其实这些人就被赋能了。当他(她)被看见的时候,他(她)会发现,我们农村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我们吃的粮食和树上摘的野梨,原来也会被别人认可。我们快手上的乡村用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把这些东西给卖了出去,或者吸引更多人来家乡旅游,这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变现”手段。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发现,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原因,这些乡村用户并没有那么高的教育水平,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束手无策,但他们得到了一条被看见的途径,他们开始思考,自己能不能留在家乡,通过短视频窗口和社交平台,为家乡切实做点事情。所以在今年,我们发起了一个叫“幸福乡村带头人”的项目,在快手“老铁”当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接触到最前沿的商业管理经验,比如怎样开小店、怎样跟政府沟通、怎样做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怎样管理合作社的农民……我们希望他们真正成长为基于乡土的原生创业者。简单汇报一个数据,这个项目启动四个月,20个快手“老铁”的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并带动了500户贫困户脱贫。


彭志坤:创新不仅是企业的执着追求,也是任何一个公益组织每时每刻都应该思考去这个问题。爱眼公益基金会成立仅三年时间,但已走遍全国,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开始走向国际,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具体项目的实施。我们有两个模式的创新,第一个创新,我们把公益加上专业,把专业加上公益。大家知道,医疗具有天然公益属性,特别是专业医疗人才,如果发挥好他们的专业能力,给他们加上公益的翅膀,可以产生成倍的社会效果。同时,把公益运作加上专业化思路,二者结合起来以后,让爱尔眼科很快成长为当地老百姓首选的眼病医院,这个因为公益给了它非常好的品牌赋能。把公益元素加进去以后,专业眼科医生的个人医德也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创新是我们作为公益组织未来可持续的核心关键。


第二是爱尔眼科的“交叉补贴模式”,这个交叉补贴模式构建了爱尔眼科公益基金未来可持续生存能力。爱尔眼科通过提供高端的、符合患者需求的服务,包括特殊的眼科医疗服务、享受最好的专家服务,对这类患者收取相对比较高额的费用。从中,我们固定切取一部分用来补贴贫困眼病患者。这套模式未来会形成对爱尔眼科的持续不断的支撑能力。


在这两个方面结合的基础上,我非常有信心,爱眼基金会未来能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关注眼部健康的NGO。


- END -

责任编辑高文兴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相关新闻

更多>
  • 人间正道 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

  •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中国慈善年会征文启动

  • “互联网+不良资产”经典沙龙圆满成功,收获颇丰!

  • 康晓光:公益商业化、政商合流阉割公益,被滥用的社会企业是其“抓手”